|
【涂学会资讯】企业和个人参与标准制定的十大好处!一流的企业卖标准,二流的企业卖品牌,三流的企业卖产品。近年来,很多企业意识到参与标准制定的战略意义以及标准对企业形象提升的重要性。企业积极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是为了争夺“行业话语权”,只有那些在业内享有较高声誉,某项先进技术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认可的企业才有资格制定标准。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的技术成为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可谓得标准者得天下。 技术意义上的标准就是一种以文件形式发布的统一协定,其中包含可以用来为某一范围内的活动及其结果制定规则、导则或特性定义的技术规范或者其他精确准则,其目的是确保材料、产品、过程和服务能够符合需要。工程建设标准指对基本建设中各类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验收等需要协调统一的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参与条件 企业受邀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标准起草的条件: (四)、企业在本行业内有市场推广、市场占领的需求,愿意资助标准起草工作。 参与形式 (一)、企业参与分类:主编单位,参编单位 (一)企业战略与形象提升 近年来,很多企业意识到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的战略意义以及标准对企业形象提升的重要性。形成了共识:一流的企业卖标准,二流的企业卖品牌,三流的企业卖产品。 标准可以有效地规避竞争,淘汰不符合标准的企业,提高竞争门槛,提升企业在整个行业的美誉度。企业参与标准的制定可以让公众有着很好的联想:标准只有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企业参与说明企业在行业内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在某些方面得到了政府的认同,而政府在公众心目中有着很高的权威性。这样一来,公众自然会想到企业在其行业内有着很高的权威性! 得标准者得天下,这也是近年来很多企业参与制定标准的原因!率先参与、制订标准,率先推向市场、规范市场,一旦标准实施,企业就获得一个绝好的保护自我发展的壁垒,也获得了到国内、国际市场攻城掠地的强大武器。 起草标准过程比较长,一般都是一年以上。参与标准制定的企业可在生产方面抢占先机,即:早一步调整原材料的采购,以免造成因产品指标不达标而造成浪费。 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企业会尽量将自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或者对自己有利的技术写进标准,让跟随者滞后“找路走”。甚至,一旦这样的技术成为标准,整个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和路径以及研发和生产投入都将收敛于它,形成技术发展和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其他的技术发展方案都将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危险。 在标准制定中能够建言建议,便拥有了提出有利于自身企业发展的术语名称、技术指标等话语权,参编企业很少有为了满足标准而大动干戈、调整产品方案的举动。 比如,在一些参数的标准设置上,企业极有可能将自身的生产参数设定为行业、国家标准,一旦标准开始推广实施,其他企业必须遵守。对于不达标的企业来说,必须通过改进生产工艺等方式达标。 通过参与和主导标准的制定,在引领行业发展的同时,也能提前把脉调整企业发展方向等。 发出自身企业的声音,在规则的制定过程中抢占“制高点”,为自身企业的发展赢取更高平台,在同类产品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参与制修订标准的企业要么是高新技术企业,要么是技术中心企业或知识产权试点工作单位,要么是新产品鉴定或评审企业,要么是创新试点企业等,也正说明了标准化恰是技术、专利和标准有机结合的过程。所以,政府倡导企业参与标准起草,给与鼓励、引导。 (3)、政府评估:高薪企业申报条件、低息或无息贷款等,参与标准起草的企业优先或者入围; 在建筑领域,大量的事实已经证明:几年不见的一些中小型建材企业一夜之间“蹿红”、“发财”,是他们在标准起草、专利购买等方面下足了功夫,把企业升级的模式定格在“软件升级”、“形象提升”上。 建筑领域的特殊性,也让参编企业受益匪浅: 1、标准公开出版后,企业可以向客户展示标准全文。建筑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修缮机构、政府采购机构等非常重视标准起草的企业,会积极地采纳、推荐企业产品。 2、政府工程、重点工程、形象工程等工程的优先建设权、入围设置权、标的设计权,会特别邀请标准起草企业、专利持有企业等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参加合作。 岗位晋升的要求之一:行业内技术知名或专家。有了标准起草经历,同样为岗位晋升加大了砝码。 |